RSSq\

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

3/30食物泥(買新水壼)

食物泥:米,地瓜,米豆,雞胸肉,白蘿蔔,花椰菜,紐西蘭香梨

味道香甜,是蓁蓁愛吃的口味,一次吃的量可以比之前多一倍左右...

上個禮拜找到了以前買給瑜瑜用的彈跳水壼,
拿給蓁蓁玩,想說玩一陣子,也許蓁蓁就會用吸管了...
想不到吸管一放入蓁蓁嘴裡,
蓁蓁便開始吸水了,
完全不須教導,她就會用吸管了...
可惜這個水壼的吸管被綸綸咬破了,會漏水...
今天去幫蓁蓁買了一個新水壺,
(康貝Combi Nuby新一代雙層彈跳吸管水杯)
大小適中,圖案可愛,標榜完全防漏...
最貼心的設計是吸管組可以全部拆開清洗,
完全不怕污垢堆積...
(之前買的吸管組不能拆下來洗...)

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

3/26食物泥★★★

食材:米,米豆,白蘿蔔,白花椰菜,雞胸肉,蓮霧

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

3/24食物泥

食材一:米,洋蔥,雞胸肉,米豆少許,馬鈴薯,紐西蘭香梨
食材二:米,洋蔥,雞胸肉,米豆少許,四季豆,紅蘿蔔

食材一的食物泥是目前蓁蓁一次吃的量最多的口味,餵食的過程中,完全沒有作嘔的現象... 
食材二是蓁蓁目前最討厭的口味之一,每吃必作嘔,且十分抗拒...

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

3/23食物泥

食材:糙米,雞胸肉,米豆,波菜,紅蘿蔔,白蘿蔔,洋蔥,紐西蘭香梨,香蕉,大骨汁

蓁蓁應該很討厭香蕉的味道吧...這次的食物泥,她非常不愛吃...
雖然也願意吃,但吃了一些後便開始呈作噁狀...寧願喝水,也不吃泥...
好吧...我放棄香蕉了...

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

牛牛裝


生三個的好處是花一次錢便能物盡其用...瞧他們穿起牛牛裝多麼可愛呀....
(瑜瑜沒穿到...因為媽媽當時太混了,沒把牛牛裝翻出來給瑜瑜穿,只好使用合成照...
看起來還是很可愛啦)

ps.三溫暖請注意:牛牛裝是傳家之寶,請務必仔細收藏,我們家的子子孫孫都得穿到...

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

去青年公園



今天爸爸不在家(補課去了),媽媽得一個人在家照顧三溫暖...
這是個豔陽高照的好日子,待在家多可惜....
媽媽帶著三溫暖到青年公園運動去了....

大哥,小哥各騎一台腳踏車,蓁蓁只能坐推車...
公園裡人山人海,大哥,小哥盡情地跑跳,快樂的溜滑梯,盪秋千...
他們在公園裡開心地騎車,媽媽推著妹妹在後面追...
一個早上就這樣混過去了...
帶著三溫暖去公園玩,還挺輕鬆的呢!!

蓁蓁盪秋千,大哥在後面推...
蓁蓁興奮得二手猛揮...

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

3/18食物泥★★

食材:米,雞胸肉,大頭菜,紅蘿蔔,洋蔥,波菜,紐西蘭香梨

當這次的食材以大同電鍋蒸好時,味道十分香甜,大概是加了大頭菜的關係...
連我自已聞了都好想吃....
蓁蓁吃的狀況也不錯,每次吃時,手都不停的揮舞...
只是因為蓁蓁感冒鼻塞,吃完後常會吐出一些食物泥...
爸爸說蓁蓁的小臉又長出一些肉肉了,小腿褲還是壯壯的...

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

3/16食物泥★★

食材:米,波菜,雞胸肉,洋蔥,紅蘿蔔,葡萄,紐西蘭香梨

紐西蘭香梨的營養成份
梨子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硫胺素、核黃素、尼克 酸、蘋果酸、檸檬酸、果糖、蔗糖、葡萄精、維他命B1、B2、C等有機成分。尚含鉀、鈉、鈣、鎂、硒、鐵,錳等無機成分及膳食纖維素----我喜歡加上香梨的食物泥,有股淡淡的香甜味....


這次的食物泥是在阿媽家煮的,再以飛利普的果汁機打成泥....
這台果汁機也有附濾網,可是不太好用,食物都卡在中間,
最後,還是將濾網拿掉,調整至最大速才打成功....
阿媽一直在旁邊唸:以前怎麼都不會用果汁機打泥,只會想把稀飯煮爛一點,結果綸綸和瑜瑜都不太吃...

食物泥是外國的東西,台灣的傳統是大骨吻仔魚煮稀飯,都是很營養的食物...
不過,六個月多大的小朋友還不太會咀嚼,食物磨成泥的確較易入口,也較肯吃...
至少蓁蓁的現況是如此...
媽媽現在常常在變化口味,希望找到蓁蓁愛吃的味道,據說小朋友就會吃得比較多...

ps.這是蓁蓁到目前為止最愛吃的口味,大約可吃二瓶...

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

蓁蓁的「姑路」






昨天帶瑜瑜和蓁蓁去買蛋餅,遇到一個太太...
這位太太看著蓁蓁的後腦頭髮有明顯的線,便說蓁蓁有二條「姑路」...
(代表有二個姑姑...好玄喔...我是看不太出來)...
想要長出頭髮得請姑姑買一套衣服,一雙襪子,一雙鞋子給蓁蓁穿,穿了頭髮就會長出來...
還說她的某某某就是如此...
媽媽聽得半信半疑,查了一下網路,才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習俗呢!!
其實蓁蓁睡覺時"搖頭晃腦"的症狀很厲害,照目前的狀況來看,絲毫沒有趨緩的跡象...
「姑路」也就愈來愈明顯...




作者: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林光麟 


有則新聞報導指出,「苗栗縣一名7個月大的男童頭髮後面出現一條明顯的線,上下都長頭髮,就是這裡不長,就像一條道路一樣,左耳連到右耳,俗稱『姑路』。」當我還是學生時,老師從沒教過,在醫學教科書裡也查不到這個名詞。後來當了醫生,自己有了孩子,才有機會從老一輩的口中得知。在這個科技進展一日千里的時代裡,這個民情風俗卻饒富趣味,充滿了智慧。

曾有媽媽抱著孩子來看診時順帶問我,禿頭的遺傳會不會從小就開始了?我在納悶之餘,才發現電子新貴的爸爸,40歲不到,髮際已經往上爬;看看孩子的後腦勺明顯的缺少頭髮,聽媽媽說孩子最近不斷掉髮。原來年輕媽媽的焦慮,在醫學上的稱呼應該是一種外傷性禿頭(traumatic alopecia)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「姑路」,如果家中有長輩的指導,或許她就不會這麼緊張了。


「姑路」說法的背後真義
孩子後腦勺出現的「這條路」我曾聽到兩種說法,一說是「孤路」,表示這個孩子生性孤獨,將來不好與人交際,解決的辦法是由姑姑送帽子;另一說是「姑路」,表示孩子的姑姑會特別的疼愛。不論是「姑路」或「孤路」,箭頭似乎都指向姑姑。在過去農業社會,男尊女卑的時代,女兒通常是不被重視的,「嫁出去的女兒,潑出去的水」這句話,也象徵著出嫁的女兒不可隨便回娘家。當父母思念女兒時,如何讓她能回娘家呢?哥哥生了個孩子,這孩子頭髮禿了,說是孩子跟姑姑要帽子,於是當姑姑的就買頂帽子送回娘家給姪子;孩子長牙了,門牙只長了一顆,娘家也跟女兒要鞋,說是讓孩子將來走路可以平平穩穩。於是出嫁的女兒有了回娘家的藉口,更有疼惜姪子買東西送他的理由。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,聽起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,一通電話,或者SKYPE就可來個即時通訊,哪需要大費周章,找那麼多的藉口理由回娘家?


嬰兒禿髮的原因
嬰幼兒在發育過程,睡眠時間很長,因為頭部長期與床或枕頭接觸摩擦,特別是6個月到1歲的孩子,睡覺時常有快速轉頭的動作,更加速後腦落髮的現象。嚴重時,會出現帶狀的禿髮,看起來像是一條從左耳開到右耳的馬路一般,俗稱「姑路」;胎毛多一點的看起來就像是戴了一頂帽子,老一輩的又稱為「姑帽」(閩南語發音)。據說,「姑路」越明顯的小孩,表示父親的姐妹就越多,將會得到這些姑姑的寵愛。姑姑送了帽子後,孩子的頭髮自然就會長出來。

事實上,就算姑姑不送帽子,頭髮還是會長出來的,而這個現象在寶寶1歲以後也會逐漸消失。只是這樣的民間習俗,多添了一些親情間的溫暖。在這個資訊方便的時代裡,人與人的交往不再是面對面的溝通,這樣的習俗反而增加了大家見面相聚的機會,這使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遠見與智慧。但是如果大家都不重視這些風俗民情,它們可能很快就會失傳了。
不論「姑路」或「孤路」的原意為何,它象徵的都是給一個新生命更多的祝福,讓家人更常相聚。無論時代進步得多麼快速,能夠保有一些善良的民間風俗,應該會讓科技更有情感,更具生命力。

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台東鐵道藝術村(1/23)

台東的陽光是那麼地直接
台東的海風很熱情地吹著臉
台東的市場一樣地活力著招待遠自台北的旅人
好水種出的好米,令人回味至今…

大腳走在舊鐵道上,後面傳來:「爸爸等我一下嘛…」,小腳也飛快地跟上了…
三角形鐵軌,引領著我們的足跡,學著蒸汽老火車頭,作起「調頭」的工作

台東的一切是那麼地美好,能多待一分鐘是多麼地享受…
也真切地希望,能再去台東走一趟....

(這篇是爸爸寫的)





[露營行腳]97.7武陵農場-97.8福壽山-97.8溪頭-97.10宜蘭東風茶館-97.11東勢林場-97.11台南虎頭埤-98.2苗栗南庄-98.11苗栗南庄-99.1台東小野柳

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

台東普通車巡禮(1/25)

長路迢迢來到台東,此行最大的目的除了露營之外,
便是要帶三溫暖坐火車...
沒有冷氣的普通車早已消失在北部及西部幹線,
台北人誰會想在熾熱的夏天坐普通車呢??
連平溪線都已改成冷氣火車...
但普通車那股濃濃的懷舊味,
總令我想起住汐止時,跟爸爸去爬八通關古道,
回程二人坐在大里火車站的月台,等了許久的火車,
坐著普通車,吹著電風扇一路晃回家...
而花生捲冰淇淋的好滋味想來還是我嘴饞不已.....

林見坪的《小站》是綸綸和瑜瑜認識普通車的開始,
如果這次再不帶他們去坐,等台東電氣化完成,大概就再也坐不到了吧!
我們先將車開到大武,爸爸,媽媽,阿媽,綸綸,瑜瑜,蓁蓁去坐火車,
外公和大舅開車到台東站接我們...

大武火車站就如同台鐵重蓋後的所有車站一般,
只考慮功能性,而外觀平凡,毫無特色可言...
台東的風景如此秀麗,這樣的車站擺在如畫的風景裡,
可真如一鍋粥裡的老鼠屎(這樣的批評會不會太嚴苛了點啊)....

大武也是小站,只比三貂嶺多了些人氣,感覺還是空蕩蕩的...
爬上三樓才是月台,我們一行人來到剪票口,
想先去月台看開往高雄的火車,卻被擋了下來...
說是往台東的火車還沒來,不能進去...
我們失望的站在剪票口...
「為什麼不能進去?」瑜瑜不明白,台北都可以先進去月台看火車,為什麼台東不行...
爸爸的回答很妙:「伯伯怕我們坐到高雄去呀...」(爸爸其實心裡很不爽)

站務員聽完後,急忙解釋,說是怕危險...
媽媽告訴他,我們是專程開車來坐火車的,因為台北沒有普通車,才跑來台東坐...
想不到,他便讓我們先進去,還叮嚀我們要注意安全...感謝這位好心的伯伯...
(旁邊也有其他人在等,卻不能進去...)


 之前綸綸和瑜瑜很愛讀 間瀨直方的《坐電車出發/坐電車回家》,
這本書最特別的是每個場景以黑漆漆的隧道來轉換...
每次讀到過隧道的頁面時,綸綸和瑜瑜就會跟著大喊:「穿過隧道就"轟" 」
三人面對面大笑,享受著大喊"轟"的趣味...
但,媽媽始終不能體會這一聲"轟"是怎樣的滋味??
這趟火車之旅讓我深刻的感受到「穿過隧道就"轟" 」是何等的驚心動魄...

火車行駛在東部幹線上,置身於海岸山脈邊,一旁是遼闊的太平洋...
大武到台東之間沿途有許多的隧道...
當媽媽還坐在椅子上欣賞著普通車上陳舊的設備時,
冷不防地轟隆隆巨響傳來,懷裡的蓁蓁嚇了一大跳,一旁的瑜瑜也臉色大變...
原來是進入隧道了...
因為是由柴油電機車所牽引,穿越隧道時,聲音猶如雷鳴般巨大,
而且是持續二十多秒的雷鳴...震得我左耳好痛...
(媽媽強烈懷疑最近所發現的聽力退步是這趟火車之旅造成的)

到了知本站時,爸爸跑下火車照相...
瑜瑜急得大叫:「爸爸上來...」但爸爸只是揮揮手笑笑,沒有理會...
瑜瑜開始跳腳,大喊:「爸爸快點上來,你再不上來,我就打你喔!」
爸爸立刻跑上火車,抱著瑜瑜...
瑜瑜擔心爸爸坐不上火車,才會這麼著急...
不過,以後不可以這樣說話喔...
巧遇開往豐原的自強號   站長,辛苦了

坐到台東站已是16:40分,車外陰雨綿綿....
早上離開營地時,還是晴朗的好天氣,到了傍晚,竟然變天了...
台東的天氣也是如此善變啊!!

裝電風扇的火車,只有台東才有喔....


[露營行腳]97.7武陵農場-97.8福壽山-97.8溪頭-97.10宜蘭東風茶館-97.11東勢林場-97.11 台南虎頭埤-98.2苗栗南庄-98.11苗栗南庄-99.1台東小野柳


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

3/11食物泥



食材:米、去皮的雞胸肉、紐西蘭南瓜、紐西蘭香梨、豬骨熬汁

為了解決脹氣的問題,妹妹又開始敷腳了,只敷了一天,便見到效果....
而食物泥不用米豆及吻仔魚,能加什麼呢??
遍尋網路媽咪的意見後,決定使用雞胸肉...
豬骨則是聽從阿丁老闆娘的建議,選用膝蓋部位的骨頭...
用快鍋煮了一個半小時,再以紗布巾過濾,冷卻後的豬骨熬汁撈掉油後,呈現果凍狀....
應該是含有許多膠質吧!!


這次的食物泥味道很香甜,
不過,南瓜味道太重,下次得加少一點...
妹妹吃得狀況還不錯...

PS.妹妹不吃冷掉的食物泥,
只要食物冷冷的,她立刻拒吃,或呈現作嘔狀....
但只要將食物溫熱,她又會一口接著一口吃....


棒媽介紹的夢幻逸品:Beaba Babycook Baby Food Maker....
amazon一台賣$139.95,
假使台灣有賣,一台可能會被哄抬至萬元吧.....

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

3/9食物泥

這次特別用濾網打,打起來更細緻....妹妹不再排斥食物泥了...

食材一:米,米豆,小米,地瓜,紐西蘭香梨

妹妹還蠻捧場的,只是妹妹的脹氣挺嚴重的.....
媽媽上網查了一下,發現脹氣的寶寶不適合吃太多豆類,
看來米豆得暫停一陣子....

食材二:米,吻仔魚,紅莧菜
吻仔魚偏鹹(聽說生的吻仔魚不會鹹,目前尋找中…),媽媽覺得不適合六個月大的小嬰兒...
還是先倒掉吧!

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

3/6食物泥

食材:白米,糙米,小米,米豆,黑豆,雪蓮子,麥片,紅棗,地瓜,南瓜,高麗菜,蘋果,香蕉

這次使用的食材中較特別的是雪蓮子,在【十榖養生健康法】一書中提到:
雪蓮子對嚴重缺鈣或皮膚粗糙的人都適合食用...
雪蓮子中豐富的維生素B2和葉酸可促進皮膚光澤,視力健康,
且有助於釋放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的能量,能幫助消化,增進食欲...
將雪蓮子一起烹煮,可以提升蛋白質的利用率....


妹妹的反應:接受度極差,吃了二口便開始不停地"嘔"...
唉...我和爸爸都覺得好吃,她卻不賞臉...
後來再試吃,發現是食物泥打得不夠細,
以後打食物泥都得加濾網....

自製食物泥


對食物泥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桂格蘋果泥/梨子泥的可怕記憶中,
綸綸從小就難餵,許多食物都是"淺嘗輒止",
而對桂格的食物泥,則是吃一小口,立即上唇咬著下唇,抿嘴不開...
媽媽自己試吃了一小口,味道真的很可怕,
我自己都不愛的味道,逼著兒子吃,實在說不過去...
從此食物泥成為我們家的拒絕往來戶...
綸綸和瑜瑜的副食品就是粥...
當然,他們也沒有很愛吃,
反而是一個愛吃白飯,一個愛吃麵....

如今,換蓁蓁吃副食品了,
我們的選擇是從桂格的敏兒米精開始...
有了綸綸跟瑜瑜的經驗後,這次不買奶粉了..

當初,是買肥兒八珍米粉+S26奶粉當瑜瑜的副食品,
但瑜瑜對單純米粉的接受度比加了奶粉的高...
 綸綸更不用說,因為他從出生便會打噴涕,(其實瑜瑜和蓁蓁都會)
當時不懂得如何餵母奶的媽媽,買了雀巢水解蛋白奶粉補充母奶的不足...
這種水解蛋白奶粉非常苦(媽媽也是後來才知道的),綸綸喝得狀況並不好...
(與其買水解蛋白奶粉還不如勤餵母奶,勤擠母奶,這是媽媽在綸綸和瑜瑜身上得到的體認...
當然,那段時間非常辛苦,白天上班,空堂擠奶,下班後煮菜,晚上還得夜奶,每天都很累...
但比較綸綸和瑜瑜的過敏程度,母奶還是比水解蛋白奶粉好...)

 蓁蓁從大年初一開始試吃米糊,吃得時候不停地手舞足蹈...
(醫生一直叮囑從六個月大開始添加,我們還是先偷跑五天)
 她期待了許久,不鏽鋼碗裡裝的終於是她的食物了...
(之前常看著我的碗看到鬥雞眼都出現了,還口水直流,碗湊至嘴邊便猛啃...)
蓁蓁很快地吃完二匙米糊,又喝了一些水...
這些新食物,新飲料...她喜歡...

前天帶著蓁蓁去打五合一,
楊醫師問了蓁蓁副食品的事...
當她聽到蓁蓁只吃米精時,覺得並不夠..
其實我也知道,只是煮了一次粥,蓁蓁不太吃,想晚些時候再煮,看看接受度是否會高些...
而蓁蓁這二天吃米糊開始會嘔,大概是吃膩了...
楊醫師很熱心地介紹了食物泥的作法,
她建議我用米,米豆,地瓜,麥片(補充鐵質),加上冰箱的菜及水果煮熟後打成泥...
原則是冰箱有什麼菜,就加那些菜,小朋友跟著大人吃,長大後較不會挑食...
她們家連青椒,苦瓜都加,所以,小朋友二歲就敢吃這些食物...
(媽媽不禁想上次煮青椒及花椰菜時,綸綸瑜瑜那二張苦瓜臉...)

媽媽回來後便興致高昂的試做,畢竟工具,食材家裡都有...
大同電鍋,supermum打汁機都擺在那兒....
連傳說中難買的米豆也早在冰箱中大喊煮我煮我...

第一次試作的食材:米,糙米,小米,米豆,地瓜,麥片,紅蘿蔔,蘋果
口感,味道都還不錯,蓁蓁吃得很開心(不會再有作嘔的動作)...
媽媽將這些食物泥分裝,放入6罐玻璃瓶中,要吃時再用電鍋加熱,挺方便的...
(接下來,我的目標是麥當當的冰旋風湯匙,好想試試那湯匙是否真為極品...)
剩下的食物泥加入南瓜泥,牛奶,奶油,玉米煮熟,上面再撒上烤吐司,
便成了今晚餐桌上香醇美味的黃金玉米濃湯,
綸綸和瑜瑜也吃到這營養的食物泥....
一煮三得,真棒...


用雞精的罐子裝的,玻璃瓶加熱較安全,不會釋放毒素...
只可惜這瓶子容量只有70cc,不夠蓁蓁一餐的食量...
媽媽已在物色新罐子...
楊醫師推薦裝菜心的玻璃瓶,應該大小頗適中...
各位親戚朋友們,有聽到我的暗示嗎??
這幾天,你們家的三餐,請記得買菜心來加菜喔...

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三溫暖合照

 
QQ的三溫暖合照,
還記得之前三人一起躺在床上照相,
現在,三人已經可以坐著合照了...

(好熱好熱的三月天,
大家的衣著都很輕薄,
綸綸還穿短袖,
蓁蓁穿著薄薄的紗布衣,
就屬瑜瑜的衣服看起來厚了些...
暖化,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...)

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

三溫暖長得好像呀!!

 
 
故意選了六個月大左右的照片放在一起,
讓大家猜猜這是我們家的哪個寶貝.....

難怪老一輩都說孩子不會偷生,
實在是長得太像了...
(爸爸媽媽一直在爭論誰的基因比較強,各位看倌有何想法呢?)

與燦光寮山的春天有約(92年寫的)

  早春的氣候詭譎多變,清晨的陽光灑滿大地,閃耀的光芒溫柔透了!這是個意外的好天氣,揮別了連日來的陰霾,宣告今日的行程將有豐富的收穫!

  七點起床後,便趕緊張羅早餐,備妥水果、乾糧、普洱茶,為第一次的爬山健行做好萬全準備。戴上帽子,揹上背包,往今天的目的地東北角第一高峰-燦光寮山出發!

  清早的瑞八公路已是車水馬龍,熙熙攘攘的車輛穿梭在這條通往瑞芳的必經之路,所幸沒有塞車,一路順暢地駛上九份,與仍在睡夢中的老街輕聲道早安。沿途流覽山景,雖然沒有大山雄峻嶔崎的氣勢,卻也宜人。經過數個急彎,茶壺山乍然而現,「茶壺」這栩栩如生的稱呼,令人由衷讚嘆造物者的巧奪天工。

  「看到樹梅坪觀景台了!」不禁開心地輕呼。約莫四、五輛車子停放在觀景台停車場,卻不見人蹤。左前方的小徑應該是草山產業道路吧,心裡一陣遲疑,究竟該依循TONY先生的資料將車開進草山產業道路,抑或停車步行呢?畢竟是第一次爬山,又不熟悉路況,還是踏著前人的步伐,將車駛入產業道路吧!這條道路只容一車行駛,若遇會車可真是大麻煩呢!行駛一段路後,便決定將車停在路旁,開始步行。這條路靜寂了,只與二、三位大清早便來的爬山客擦身而過,難道是陽明山的花季太迷人,腦中符現人潮洶湧的景象令我望之卻步!

  這不是菅芒花開的季節,右壁佈滿了芒草,只有幾枝枯萎的菅芒點綴其中;左方的大肚美人山擺出娉婷的姿態,而半平山的茶壺早已變了模樣,只剩臃腫的肥肚;更遠處的草山,平緩的山坡聳立著觀測所,明顯易辨,至於燦光寮山,始終不見蹤影,更增添了幾許神祕性。

  大約半個小時的路程,遇到一個叉路。右道名為貂山古道,一路蜿蜒下山谷間,為昔日雙溪聯外重要通道,村民多經此路至九份,以添購日用之所需。自從一○二縣道開通後,古道逐漸失去交通功能,而成為健行、踏青的休閒步道。左道並無任何標誌,只有前人在小樹上所綁的登山條,隱約地透露方向,憑著爬山就應向上走的信念,我們毅然而然的向左道前進。
  
  繞過小山頭,左方的小樹綁了許多登山條,這應是通往茶壺山的登山口吧!根據資料所示,燦光寮山的登山口就在前方了。果然,約行一百公尺,右側出現一條寬僅容一人通行的小徑,左右兩側的芒草上盡是登山條。柱著前次在寶山水庫所撿拾的竹杖,輕吟蘇東坡的「竹杖芒鞋輕勝馬」,邁開步伐征服燦光寮山!

  這條步道不易行走,兩旁的芒草比人高,須將雙手擋在臉旁,低頭前行,而地面也因連日的細雨紛飛泥濘不堪,稍有不慎,又是一身泥巴了。行至中段後,視野豁然開朗,草山觀測所似乎探手可掬,大肚美人山的「肚量」愈加渾圓;再往上走,已無路可行,只剩一面岩壁及一條繩索迎接我們,至此,只好放下心愛的竹杖,手腳並用地攀上岩壁,這岩壁仍算好走,攀至盡頭發現只不過是上了稜線而已。

  走在稜線上,還是得穿梭在草叢中,而後出現一處二坪大的平台,這便是燦光寮山的頂峰了,海拔739公尺。這兒的視野極佳,四周全無屏障,地上的一等三角點更是最佳的佐證。舉目望去,從陰陽海、大肚美人山、半平山、茶壺山、草山至東方山間的平緩谷地,連山腰上的小聚落都十分清晰。山頂的風勢和緩,陽光又溫暖,在這兒吃蓮霧、品茶、賞景,全無旁人叨擾,偶爾蒼鷹盤旋天際,啾啾鳴叫,好不快活!

  在春天,踏上燦光寮山,在這地圖上毫不起眼的小山,抹上足跡,我們的生命與這兒起了共鳴,留下美好的註記!與燦光寮山的春天來場約會吧!

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

翻滾吧!蓁蓁

依稀還是在半夜時推著熟睡中的爸爸起床,
騎車載著媽媽到婦幼醫院生產...
也記得躺在產枱上看到蓁蓁第一眼後,受到驚嚇的心情(新生兒真的好醜)...

時光如流水般,悄悄地,無聲無息地流逝...
當初醜醜的蓁蓁,已蛻變成人人口中無敵可愛的小美女..
(雖然她常被誤認為男生,沒法子,這是光頭一族的悲哀...)
蓁蓁正式邁入翻滾的月齡...
細數蓁蓁這一個月來的變化,最大的改變是從臥床科動物進化成爬行科動物吧!
剛滿五個月的蓁蓁常常側翻,一個恍神,四肢趴在床上,奮力地抬頭傻笑...
大約呵呵笑笑一分鐘後,開始變成哼哼唉唉叫...
蓁蓁翻不回來,向人求助了...
這時,守護使者立刻現身....
他疾速撲向蓁蓁,用那細瘦的雙手握住蓁蓁的雙肩,使力地將她扳回來...
他是小哥,最怕蓁蓁哭了,幾乎天天跳sorry sorry 娛樂蓁蓁...

六個月大的蓁蓁,翻滾已是家常便飯...
東翻翻,西翻翻已不能滿足她的好奇心...
向前爬行是她的最新目標...
蓁蓁這兩天學會以側身抬腿翻的方式前進,
當媽媽拿著玩具誘感她,她便努力的向前伸長手臂,側身,抬腿...
我想,大概再一個月,蓁蓁就會爬了吧!


 金門阿媽揹著蓁蓁收衣服...
大餅,大餅...要記得孝順阿媽喔!!